时间:2022-12-18 16:42:36 | 浏览:156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昨天文章里刚回答了一位杭州朋友的问题。
“为什么武夷山人喝茶这么彪悍?明明整桌都摆满茶,却没有配茶点?”
这不奇怪,为了让喝茶过程更纯粹。
吃了柑橘、苹果、巧克力、芝麻糖、桃酥、瓜子、山核桃仁、肉松饼、花生之类的茶点后,再去喝茶。
此时的茶仅是配角,次陪末座,负责吃甜了解腻/吃噎了顺喉。
花花绿绿的茶点吃下后,无法保持灵敏的味觉判断茶水细腻层次变化。
因此,如果专注茶味本身,不需在茶点上花太多心思。
简单备点面包片、苏打饼干等,负责提供能量,预防茶醉即可。
请客喝岩茶,亮出一、两泡正岩好茶,专注茶味本身更能体现待客诚意。
不过那位杭州朋友的问题,让麻花展开了不少联想。
自从开公号以来,类似的提问方向,不在少数。
《2》
一、为什么武夷山人不爱用玻璃杯泡茶?
因为武夷岩茶也好,武夷红茶(包括正山小种和金骏眉)也罢,泡茶时都不建议用玻璃杯。
用基础款的白瓷盖碗冲泡,最经典百搭。
在武夷山,但凡家里有做茶/开茶叶店纳客/开店专门批发卖茶的人家,茶桌上摆出来的,十有八九是盖碗。
用惯了盖碗后,再去换成其它茶具,反而不顺手。
哪怕退一步,对不擅长用盖碗泡茶的新手来说。
当你在泡岩茶时,选一把容量小一点的茶壶泡茶,也远比玻璃杯好。
玻璃杯泡茶,茶水没法及时分离。
干茶条索一直浸在热水里,将茶味物质全部释放。
投茶太多,直接放半包茶进去闷,茶味忒浓。
但仅放一小撮进去,泡出来茶味勉强浓淡适宜,但茶汤滋味层次,远不如逐次冲泡出汤。
玻璃杯泡茶,更适合泡绿茶、黄茶、花茶等。
对岩茶和正山小种而言,并不实用。
因此在武夷山喝茶,玻璃杯的出镜次数自然不高!
《3》
二、泡岩茶,听说用武夷山的水最好?
这个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一定道理,因为武夷山的水质是真的好。
在武夷山当地,出了不少泡茶用水的牌子,算是小有名气。
之前去桐木时,专门接了一桶山泉水回来。
水质清冽,入口甘冽,清清爽爽。
晚上回到酒店后,烧水泡茶喝。
只感觉平日喝惯的天心岩肉桂,在那天晚上发挥出了更清甜细腻的口感。
从中可见泡茶用水的影响力!
毕竟,一杯茶里面,99%以上都是水。
可溶于水的茶味物质,基本以微克为单位,存在感很低。
好茶配好水,水质好才能决定出色的茶味风采发挥。
不过,泡出好茶的要求,仅是用好水。
水源地是否产自武夷山,并非绝对要义。
只要确保水质洁净,不含过多杂质,足够还原好茶本味即可!
《4》
三、为什么在武夷山,很少看到有人用建盏?
建盏的产地在建阳。
而从建阳到武夷山,距离很近,基本上坐公交车都能到。
但在武夷山喝茶,建盏的确不常见。
相反是成套出现的白瓷小茶杯,普及率更高,家家都有备。
开门做生意,或者自家有做茶卖茶,平时泡茶招待量比较大的前提下,用建盏不实用。
大量试茶、选茶、斗茶时,小茶杯属于消耗品。
试一轮茶下来,待洗的茶杯摞成小山。高频率使用过后,茶杯的杯口容易磕裂、出现缺口。
这时就需要淘汰一批,再买一批新杯子回来。
考虑到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