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7月10日,在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将世界仅有的35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的武夷山边界扩至江西铅山。此举扩充了武夷山地区珍稀动植种类,有利于世界遗产地的自然完整性和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早在1999...
2017年7月10日,在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将世界仅有的35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的武夷山边界扩至江西铅山。此举扩充了武夷山地区珍稀动植种类,有利于世界遗产地的自然完整性和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
早在1999年12月,地处福建省南平市的武夷山就已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武夷山位于福建与江西两省交界处,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达99.75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从天游峰赁栏四望九曲蜿蜒
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大自然孕育出各种令人心驰神往的奇特自然景观,有“第一险峰”之称的天游峰、百转千回的九曲溪、深峡育泉的仙浴潭、巍然独耸的虎啸岩、还有大王峰、水帘洞、一线天等各种奇观。明代徐霞客在此地流连忘返,游九曲溪时曾留下“翻恨舟行之速”的感叹。散文家刘白羽赞颂武夷山“鬼斧神工亦壮哉,天公造化费疑猜”。
武夷山丰富的地貌类型是地质构造、流水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武夷山保存有大量完整无损的林带,海拔由低向高分布着毛竹与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中山矮曲林和中山草甸,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生长在其中的植物物种达2500余种,野生动物达5000余种。
九曲溪水源清澈,鱼群清晰可见
而说到武夷山就会想到著名的武夷山茶。武夷山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之一,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汉代史书中虽未见记载,但1958年发掘的程村韩城遗址中曾出土大量陶制茶具,证实了早在汉代时期南平居民就已经开始种植和饮用茶叶。北宋著名诗人范仲淹曾著有《武夷茶歌》来描述名誉天下的武夷茶:“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朱熹在武夷山水帘洞三贤祠前也有楹联一副:“山居偏隅竹为邻,客来莫嫌茶当酒。”体现出他以茶代酒的待客之道。
在16世纪中期,欧洲地区历史记载中开始出现中国茶叶的足迹。公元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将中国红茶作为嫁妆带到英国,不久红茶便风靡全国,形成独特的英国饮茶文化并流传至今。以上略举,足见武夷山茶历史悠久,誉满天下的特点。
而南平武夷山不仅有品种丰富的茶树,历史悠久的大红袍茶种,还有独特的茶洞景观。茶洞之奇,并不仅在于古茶之韵,更在于它“峥嵘深锁”的意境。明代徐霞客在考察茶洞后赞赏到“(四周)群峰上皆峭绝,而下复攒凑,外无登道,独西通罅,比天台之明岩更为矫绝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景,可见一斑。
古时植有名茶丛,故名茶洞
自然赐予武夷美景,吸引了大量文人雅士前来游玩、隐居、讲学。随着历史的积淀,武夷山地区孕育出的人文风貌令人神往。闵族文化、架壑船棺、汉城遗址、摩崖石刻、武艺精舍、佛道文化等等,伴随其中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内涵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摩崖石刻赋予武夷山以独特的精神风貌、人文价值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武夷山生活长达40余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宋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在此地筹建武夷精舍讲学论道,一时间名人学者纷至沓来,使武夷山成为理学文化孕育和传播的摇篮。朱子理学为武夷文化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在东亚以及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名。
武夷山壮阔的自然风光不仅培育了朱熹的理学思想,也激发出他的文学创作灵感,武夷山石壁上存有朱熹的摩崖雕刻13余处,仅次于明朝万历年间隐居于此地的卸任兵部侍郎陈省(32处)。此外朱熹留下许多传为佳作的优美诗篇,在讲学之余朱熹与友人同游九曲溪时写下著名的《九曲棹歌》,是最早赞美九曲风光的棹歌。
武夷精舍旁朱熹教学雕像群
泛舟于九曲溪上,见两岸陡峭风光与水中悠然鱼群,品摩崖石刻历代文人寓情于景之作。踏霞客跋山涉水之径,登一览亭俯瞰巍峨山岭,听天心永乐禅寺钟鸣。
天心永乐禅寺深藏于武夷山中的一座佛教名刹
中国武夷山,因对人类具有“突出的普世价值”而入选为世界双遗,可谓当之无愧,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