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6:20:21 | 浏览:177
武夷山国家公园横跨福建、江西两省,保护面积1280平方公里,分布有全球同纬度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是我国东南动植物宝库。2021年10月12日,我国正式设立第一批五个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就是其中之一。
2022年10月12日是首批国家公园设立一周年。记者从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获悉,一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下功夫,逐步成为展示中国自然之美和文化之美的靓丽名片。
2022年7月21日,航拍武夷山国家公园最高峰黄冈山,蓝天白云与起伏连绵的翠绿山林构成了一幅天然风景画。图/IC photo
推进文物数字化,共完成449方摩崖石刻建档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积极与中科院、南京林业大学等各大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科研课题对接,建立科研项目库。完成《武夷山国家公园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调查》项目,基本掌握了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分布等情况。
“一年来,我们完成实地调查101次,布设样线699条、样点1602个、红外相机700余台,进一步摸清资源本底情况。”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科技赋能方面,武夷山国家公园通过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及时掌握国家公园森林火情、茶园变化、“两违”建设、松材线虫病等资源情况。据透露,目前,卫星综合监测项目已完成合同签订,正准备第一期监测成果。
为推进文物数字化及展示项目建设,多样化展示国家公园文物资源,推动文化遗产走进“云端”。截至目前,武夷山国家公园共完成449方摩崖石刻建档,20处武夷悬棺和214方重要摩崖石刻精细化三维建模,58方精品摩崖石刻三维激光扫描,60余处文物360度全景以及4条漫游道全景视频。
2006年5月,福建南平,武夷山摩崖石刻。图/IC photo
森林火灾防控的成绩也较为亮眼。园区实现了原武夷山保护区35年、国家公园设立以来无森林火灾的目标。此外,有效保护了自然文化资源原真性、完整性,一年来,园区共组织巡护9200余人次、巡护里程2.9万公里,立案查处破坏生态资源案件24起、处罚24人。
建设生态茶园300亩,鼓励村民参与特许经营
一年来,福建片区森林植被原真性、完整性得到加强,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园内文化遗产稳定,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据统计,这一年,园区共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0余种,发现武夷林蛙、武夷山毛泥甲等8个新物种。其中,油囊蘑属系亚洲首次发现。
武夷林蛙。图源武夷山国家公园
多形油囊蘑。图源武夷山国家公园
生态环境变好了,附近的老百姓也依托自然资源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实惠。在绿色发展上,武夷山国家公园按照茶-林-草混交模式,引导茶农建设复合型生态茶园,通过在茶园套种乡土树种,建设上层乔木、下层茶树复合型生态茶园,不断优化茶园生态环境,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茶园水土保持能力,减少病虫危害,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据介绍,目前,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在燕子窠、景区南入口、大坪洲等地套种樱花等树种2800株,建设生态茶园300亩,增加了茶园的观赏性,引导茶农转变茶产业发展方式,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2021年3月23日,福建武夷山,航拍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王东明 摄/IC photo
并且,武夷山国家公园严格落实《建立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办法(试行)》,通过赎买非国有的商品林,有效解决林农利益和生态保护的矛盾,实现“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利益”的双赢目标,共统筹资金2440多万元,完成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6547亩。
园区还不断落实就业引导与培训机制,鼓励村民参与特许经营、资源保护、旅游服务,公开择优招聘生态管护员、绿地管护员,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国家公园建设。
武夷山国家公园科普展示馆正式动工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介绍,2022年以来景区范围入园人数76.1万人次,日平均3100余人次,日人流量最多19625人次,均未超出环境容量。
打造公众生态体验圣地,武夷山国家公园成功举办了2022年“关注森林·探秘武夷——走进光泽”生态科考活动,持续在中小学开展“捐一本书、上一堂课”科普进校园活动,并举办首届武夷山国家公园青少年自然教育活动,顺利完成国家林草科普基地现场核验评审,构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区域内植物标识系统,建立物种信息库,为公众提供更多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的游憩机会。
在科普展示馆项目建设上,武夷山国家公园按照国内一流展馆目标,建设集双世遗展示、科普宣教、智慧公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科普展示馆。据了解,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用地报批等工作,并正式动工。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规范乡村建设,改善社区环境卫生,强化自然教育和理念宣传,福建片区社区环境更加优美,“保护第一、全民共享、世代传承”的国家公园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社区居民实现从“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的思想转变,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公众对国家公园的认同感、归属感逐步增强。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陈荻雁
↑南方铁杉群落。最近在武夷山发现有大面积铁杉原始森林。摄影 黄海红星新闻记者|罗丹妮 任江波编辑|官莉 潘莉清晨的武夷山国家公园,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这里有着同纬度带现存最典型、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蛇的王
武夷山武夷山地处于福建省西北部,与江西省交界,是国内四大双重遗产之一,与山东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黄山,均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武夷山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武夷山山的最高峰,也是整个华东六省一市地
武夷山国家公园横跨福建、江西两省,保护面积1280平方公里,分布有全球同纬度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是我国东南动植物宝库。2021年10月12日,我国正式设立第一批五个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就是其中之一。202
原标题:总台记者探秘国家公园寻找神奇物种武夷山国家公园横跨福建、江西两省,保护面积1280平方公里,林立的山峰呈梯级下降,高大的山体拦截水汽,温润的气候环境孕育了全球同纬度面积最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也保留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自正式
来源:【绿色中国】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这里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极其丰富的物种资源,是中亚热带野生动植物的种质基因库,世界著名的生物模式标本产地和我国东南部唯一的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之一。
#云游风物之旅##春日寻茶记#福建武夷山一直都是我很向往的旅游目的地,这一次我有幸参与了武夷山茶文化之旅的活动。这座山脉位于福建省南部,被誉为“秀甲江南”的美景之地。而福建武夷山14.8万亩的茶园,则是这座著名的山脉中另一道独特的风景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昨天文章里刚回答了一位杭州朋友的问题。“为什么武夷山人喝茶这么彪悍?明明整桌都摆满茶,却没有配茶点?”这不奇怪,为了让喝茶过程更纯粹。吃了柑橘、苹果、巧克力、芝麻糖
5月19日,游客乘坐竹筏游览武夷山九曲溪。5月19日,福建武夷山风景区迎来了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来的第一个“中国旅游日”,不少游客进入武夷山国家公园饱览山水,领略大自然的魅力。新华社发(陈颖 摄)5月19日,游客在武夷山国家公园九曲溪上乘坐竹
《福建日报》2023年3月23日第01版春分时节,武夷山满目苍翠,游人品茗观景。青绿之间,呈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武夷山国家公园九曲溪 黄海 摄秀美武夷山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在心——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第一
10日,记者从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获悉,由该所曾辉博士主持的武夷山国家公园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项目,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两个大型真菌新种——细脚小蘑菇和武夷山小蘑菇。相关成果,已由颜俊清博士联合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发表在微生物
武夷山国家公园位于江西铅山、福建武夷山、建阳、光泽、邵武五县市的交界处,保护面积约为1280平方千米,重点保护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九曲溪生态、景区内的文化遗产及人文要素等。九曲溪2021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
↑千百年来,武夷岩茶一直为世人追捧红星新闻记者|任江波 罗丹妮 摄影|陶轲 王红强编辑|官莉 于曼歌“茶灶本笠泽,飞来摘茶国。堕在武夷山,溪心化为石。”武夷山属亚热带气候,雨量丰沛,烟笼雾罩,幽涧流泉,其特殊地质、水质、小气候、小环境使之成
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两个大型真菌新物种记者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近期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两个大型真菌新物种——细脚小蘑菇和武夷山小蘑菇。相关科研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微生物学前沿》上发表。图为细脚小蘑菇。(受访者供图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南昌11月13日电题:赣闽携手“逐”绿守护武夷山国家公园新华社记者赖星、张华迎 “武夷山国家公园”七个鎏金大字立在桐木关关楼之上,格外引人注目。 桐木关是武夷山八大雄关之一,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核心保护区。以麻石砌筑的关
↑2022年5月21日,武夷山国家公园,天游峰下的九曲溪红星新闻记者|罗丹妮 任江波 摄影|陶轲 王红强责编|邓旆光 编辑|潘莉6月的武夷山,15天气温超30℃,17天明显降水。雨后山路湿滑,陈水飞动作熟练,跃青苔趟溪水,前方杂乱横陈的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