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20:56:45 | 浏览:65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衍香楼[地点]#
驰名中外的“福建民居——土楼”分布于福建、广东和江西等省,尤以福建省的土楼最为著名,主要分布在福建省西南部的永定、南靖、华安等县的山区,尤以龙岩市内的永定县为最多。
这些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美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土楼,或圆或方,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气势恢宏,犹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构显出一幅人间仙境的美妙图画。
因此,在这成千上万的福建土楼当中,就有“六群四楼”共46座经典土楼,在2008年7月6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又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
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主要分布在永定、南靖交界处客家人居住的区域,包括龙岩市永定的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漳州市南靖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及和贵楼、怀远楼,漳州市华安的大地土楼群。龙岩市的永定客家土楼列入“世遗”的“三群两楼”共有23座,是“福建土楼”主体。
传说,这些成千上万、大大小小、方方圆圆的神秘建筑物群体在1981年经美国探测卫星发现后,被美国军方疑是为中国的导弹基地,而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随着这群建筑物的神秘面纱被逐步揭开,世人也逐步认识和了解了这群神秘的建筑物。
从此,土楼以其独特的夯土建筑、神奇的聚落环境、特有的空间形式、绝妙的防卫系统、巧夺天工的建造技艺和深邃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令世界瞩目,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民居建筑,并以其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风格独特、内涵丰富,在中国民居建筑乃至世界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被誉为“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墙土木结构的多层民居,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福建永定客家土楼“衍香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新南村,位于北伟24°36′33",东经116°58′12"。
衍香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属于圆形土楼,建于1880年,主体直径40米,底墙厚1.5米,顶墙厚0.7米,墙高14.5米,有1个大门,2口水井,3个厅堂,4副楼梯,每层34间,4层共136间。底层楼梯旁分布有4个卫生间,厅边6个洗浴间。一层为各家厨房餐厅,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为卧室。大门钉有钢板,门内的顶端设有灭火的水喉水箱,过去曾有匪贼行劫,想纵火烧门,均不能得逞。
主楼也按八卦构建,其特色是:楼的内厅仿府第式建筑,有后堂、中堂、前堂,厅左右侧有厢房。厅内及楼外围墙、左右小门等雕刻精巧,墙壁上书画精美,龙飞凤舞。整体布局协调、统一、美观而实用。楼前,小溪、流水、风景别致。楼的地势环境,左有“文星独秀,马鞍相随”,右有“鹦哥呈祥,架上金盆”,前为“笔架玉案”,后为“凤凰展翅”,风景极好,令人赏心悦目。最为奇特的是楼后有三棵二百余年的古松树。
曾于1979年至1981年连续三年于夏秋之交的傍晚,徐徐冒起烟雾,直上云霄,有上千人次看到了这一奇异景观。1993年5月7日傍晚又出现同样奇观。对这个奇异景象,尚未有人加以科学的解释。
衍香楼的内厅仿府第式建筑,有后堂、中堂、前堂,厅左右侧有厢房。厅内及楼外围墙、左右小门等雕刻精巧,墙壁上书画精美,龙飞凤舞。整体布局协调、统一、美观而实用。土楼凝聚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建筑艺术瑰宝。
衍香楼创建人是苏谷香,其青少年时期家境清贫,中年后在家乡以及上海等地经营条丝烟生意,生意兴隆,发家致富,于是建了这座土楼。
衍香楼楼名的含义是“繁衍子孙昌盛发达,书香门第世代流传”。楼外大门上书“大夫第”,两旁对联是:“积德多蕃衍,藏书发古香”横披是“诗礼传家”。
苏谷春后裔十三个孙辈中有五个秀才、一个举人供职于福州等地而得誉称。至今有五六百人,其中400余人侨居东南亚等地。现居住在衍香楼里的有16户,近百人,其中教师25人,大中专生32人。历代以诗书传家,是典型的书香门第。
国家文物委员会郑孝燮副主任考察此楼后题诗:
远山近水土圆楼,
隔壁残垣且伴留,
耕读传家犹传世,
诗情画境何悠悠。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于福建西南部的龙岩、漳州市境内,据不完全统计,共有两万余座土楼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福建土楼”是中国历史建筑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福建建筑文化的里程碑。在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
福建省,简称“闽”,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截至2019年底,福建省下辖9个地级市。福建省历来以方言复杂著称。全国汉语方言有七大类,福建就占其中之五——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吴方言和官话方言。福建人与蛇有着不解之缘,形成独特的崇蛇文化
福建土楼建于15世纪至20世纪期间,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分布在120多公里范围内,共包含46座建筑物。土楼高达几层,从内部来看,建筑样式呈圆形或方形,每座土楼可住几十到数百人。土楼的建造是用来起到防御目的,环绕着一个中心开放式庭院,只有在第一
土楼,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土楼一般是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五十个房
福建土楼永定景区世人称之为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它不仅是客家人将古代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杰作,更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数以万计用生土夯筑的客家土楼千姿百态,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和谐相处的典范,是一幅神奇
这是位于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的怀远楼(11月23日摄)。“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漳州市南靖县、华安县。因其大多数为迁徙至福建的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这一独特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
前几年跟团厦门游去了闻名中外的福建永定土楼,参观了永定土楼的设施和当地人的风俗习惯。从北京乘坐特快烈车卧铺十几个小时,因为是跟团大家基本上都认识的玩友。不认识的也通过聊天说话喝酒从生到熟成了朋友了。到达福建省会福州后改乘了旅游大巴车,福建多
福建土楼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奇葩聚族而居的“家族小王国”Fujian Tulou福建土楼主要是指利用生土材料夯筑而成,呈围合封闭形态,集聚居和防卫功能为一体的一种乡土建筑。主要分布在中国闽西南及附近地区,现存约三千余座。建筑历史可追溯到宋、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衍香楼[地点]#驰名中外的“福建民居——土楼”分布于福建、广东和江西等省,尤以福建省的土楼最为著名,主要分布在福建省西南部的永定、南靖、华安等县的山区,尤以龙岩市内的永定县为最多。这些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美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土
◆ ◆ ◆ ◆ ◆在福建西南部,雾气弥漫的山谷中有一种奇特的建筑群巍然矗立,它们由泥土一层层夯实筑就,身形庞大、结构坚固,人称土楼。那些见识过土楼风采的人无不对其赞赏有加。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他的代表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将土楼称作“中国
这是位于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的怀远楼(11月23日摄)。“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漳州市南靖县、华安县。因其大多数为迁徙至福建的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这一独特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
南靖属于福建漳州市,南靖县最为精美的土楼是田螺坑土楼群。站在南面山的半山腰上,可见四座圆楼依山而下拱簇着一座方楼,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奇异秀丽。而南靖最高土楼“和贵楼”虽建于沼泽地,至今却仍巍然不动;精美的怀远楼目前墙体光滑无脱落,
福建现存 3万多座土楼,主要集中在龙岩永定县、漳州华安县、南靖县。处于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数量并不多,她没有永安、南靖土楼那么有名气,但这里的土楼却有着别样的风采。大地土楼群由“土楼之王”二宜楼、“福建土楼博物馆”南阳楼、“宜居典范”东阳楼三
福建土楼最终形成的过程,可分成两部分:起源来在闽南,传承来在闽西。前者是创意灵感,后者是群众基础。云水谣土楼从闽中土堡、客家围屋再到福建土楼,三者在传承方面具有延续性,有点水到渠成的感觉,故而,更多的人愿意相信福建土楼就是客家土楼。但从客家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即将于7月16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世遗”福建土楼让人称奇。土楼是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的客家地区,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筑,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